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62 > 禪悅在敦煌

[敦煌故事]第462期 禪悅在敦煌

文:李焯芬、李美賢    圖:李焯芬、李美賢     分享:

簡介:李焯芬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香港大學前副校長; 敦煌研究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李美賢敦煌研究院特別研究員、香港博物館之專家顧問、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委員。莫高窟第259是敦煌早期較 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大約 開鑿於北魏太和年間(公元 477-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 歷史。本窟的塑像和壁畫基本上是北魏 時期的原作,包括西壁(主壁)的釋迦 多寶二佛並坐像,與及北壁東側的禪 定佛像(圖1),都是莫高窟塑像中的 代表作。禪定佛頭有肉髻,身穿通肩袈 裟,兩眉細長,雙眼略開,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是敦煌石窟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敦煌莫高窟基本上是個石窟寺,內 有不少禪窟及殿堂窟。圖2的285窟是 禪窟的一個例子,設有一些小洞室供禪 修之用。讀者或許會問:為何佛,或菩 薩,或禪修者會在禪修過程中偶爾露出 笑容呢?我們在這裡或可用佛教的《心 經》來說明一下。
心經》的經文並不長,才260個 字,但概括了大乘佛教的般若智慧(即 「空」)思想。《心經》的第一段說: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 菩薩,就是我們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大 乘佛教的菩薩,既修慈悲(慈,給眾生 樂;悲,拔眾生苦),亦修智慧。當菩 薩現慈悲相時,就以觀世音菩薩的形象 出現,聞世間苦難之聲而前往救援。當 菩薩在甚深的禪定中(即「行深般若波 羅蜜多時」),會感悟到我們用身體各 種觸覺器官(五蘊)所察覺到的世間萬象,其實背後都是有其原因的。這些原 因(或稱因緣)具備了,那末現象或事 物就會出現。反過來說,如果這些因緣 並未具足,現象或事物就不會出現了。 以春暖花開為例,大地回春,陽光雨露 充足,樹梢上的花兒就會綻開,葉芽兒 也隨後出來。開花所需要的因緣(或條 件)是:種子、土壤、養分、水分、陽 光、時間等等;缺一不可。到了隆冬臘 月,天氣嚴寒,樹梢上就不會長出花朵 來,因為開花的因緣條件已不再具備 了。這其實就是佛教的一個基本教理: 因緣觀。
簡而言之,因緣觀告訴我們世間萬 事萬物,包括人生路上的起起落落、成 敗得失,其實背後都是有其原因(或因 緣)的。我們如果能夠洞悉這些因緣, 就可以坦然面對,不會為一些失意的事 而氣惱,而怨天尤人了。例如家中有親 人病倒了,我們當然會感到不開心,但 病也是有其原因的,可能是遺傳、年 老、生活沒規律等等;又例如在高考中 沒有考上我心儀的大學,或我嚮往的學
系,我當然會不高興,有時或許還會覺得這個世界欠我一個公道。因緣觀告誡我們:與其怨天怨地,不如冷靜找出不如意事背後的原因。考試失利,可能是自己讀書不夠用功,或不得其法。只要能夠找出原因,找出差距,日後就能有所改善,爭取更好的成績。換言之,因緣觀教我們如何更坦然地面對人生的得失成敗,與及世間的成住壞空;還會鼓勵我們不斷地克服困難,自我完善。這樣,遇上逆境,我們自然就能「度一切苦厄」了。關鍵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向前。

《心經》的第一段,儘管短短的幾 句話,卻帶出了我們在禪定中可能會得 到的感悟,因而讓自己放下生活中的種 種煩惱,從而活得更自在。換句話說, 禪定能讓修禪者長智慧。有了智慧,人 生猶如路上有了指點迷津的明燈,懂 得如何處理種種問題,心間感到輕安自 在,禪悅與面上的微笑就油然而生了, 就像敦煌莫高窟第259窟的禪定佛像所 展示的禪悅與微笑。

1.莫高窟259窟北壁 東側的禪定佛像 ╱2.莫高窟285窟是 禪窟的一個例子,設 有一些小洞室供禪修 之用╱3.莫高窟285 窟主龕旁的禪定比 丘像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8-12 462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