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60 > 數碼敦煌

[敦煌故事]第460期 數碼敦煌

文:李焯芬、李美賢    圖:     分享:

簡介:李焯芬——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香港大學前副校長; 敦煌研究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李美賢——敦煌研究院特別研究員、香港博物館之專家顧問、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委員。

        

 坐落於香港新界沙田的文化博物館,近日辦了一個以「數碼敦煌」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展期由2018年7月11日至2018年10月22日。前往參觀的市民絡繹
不絕。 敦煌研究院前院長樊錦詩教授曾明言:敦煌石窟已經歷了1,600餘年的滄桑。敦煌研究院自成立以來,70多年來對敦煌石窟內的壁畫和彩塑做了大量的搶救、保護和研究工作,成績有目共睹。珍貴的敦煌藝術儘管能有效地保存下來,但世間萬物都有個「成住壞空」的自然規律和流程。樊院長明確指出:「保護工作亦無法阻擋石窟的自然衰老和退化,也無法永遠地保存這些珍貴的藝術。這是擺在我們面前難以解決的嚴峻問題」。因此,樊院長和她的團隊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便積極與科研機構合作,探索如何利用電腦數碼技術,高保真地永久保存敦煌的壁畫和彩塑藝術。發展至今,敦煌研究院的數碼技術已從拍攝壁畫的高清圖像和洞窟激光掃描,擴展至數碼資料庫的建立,為敦煌藝術的長期保育、研究、展示和詮釋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和重要的保證。沙田文化博物館的展覽,通過敦煌研究院數碼化保護技術的成果,結合豐富的文物和多媒體展示,讓大家細味敦煌藝術之美,和壁畫背後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參觀過敦煌石窟的朋友們都知道:在每個石窟內停留的時間不會太長,而洞窟內的光線亦未必足以讓人細賞壁畫的每一個細節。如今,數碼化的成果大大有助於大家對壁畫的細賞與詮釋。這裡且舉一個例子。圖1為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壁及北壁的禪窟及壁畫。窟內有西魏大統四年、五年(即公元538、539年)的發願文題記,說明此窟於西魏年間開鑿。遊客進入洞窟參觀,看到的北壁就大致如圖1所示,唯未必能看到壁畫中的許多細節。假如我們在電腦螢幕上看這幅壁畫的數碼圖像的話,我們可以把圖像的各部分放大細看。這樣,我們就能夠看到許多在現場一般看不到的細節了。例如圖1中的A點,放大後就如圖2所示,清晰地看到一位面帶笑容的禪修者靜坐椅子上。我們可以看到西魏時期的服飾和家具(椅子)。圖3中的B點放大後就如圖4所示的飛天,在飛行中撥彈手中的箜篌(豎琴),連飛天的五官和眉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大家不難想像,這些數碼圖像紀錄,不但有助於觀賞,更有助於準確的詮釋和深入的研究。數碼圖像對敦煌藝術的永久保存和永續利用,因此有莫大的
價值。 敦煌莫高窟共有735個石窟,其中有壁畫的佔492個。經過多年的努力,敦煌研究院至今已完成了180多個洞窟的數碼化工作;這當中包括了香港敦煌之友資助的92個洞窟。香港敦煌之友過去七年來,一直致力於協助市民大眾認識敦煌藝術瑰寶,並積極協助籌募資源,支持敦煌石窟的保育及數碼化工作。非常感恩香港市民及眾多有心人長期以來對敦煌保育工作的大力支持。如有讀者尚未有機會觀賞「數碼敦煌」展覽,仍可於本月(10月22日前)蒞臨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參觀,以免失之
交臂。


這些數碼圖像紀錄,不但有助於觀賞,更有助於準確的詮釋和深入的研究。

1&2.莫高窟第285窟西壁及北壁的禪窟及壁畫。透過敦煌數碼化的結果,能清晰地看到一位面帶笑容的禪修者靜坐在椅子上╱3&4.網站數字敦煌(www.e-dunhuang.com)能360度全方位觀看洞窟壁畫,至今已上載數碼化洞窟30個,免費公開讓公眾瀏覽。透過此網站,莫高窟第285窟南壁飛天的五官和眉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還看到飛天在飛行中撥彈手中的箜篌
(豎琴)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8-10 460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