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51 > 問禪之旅(下)

[探索之旅]第451期 問禪之旅(下)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分享:

簡介:佛教傳入中國是以印度佛學為基礎的, 印度稱出家人為「比丘」, 漢譯為乞士,有兩層含義: 一是乞求佛法的精神食糧; 二是乞求世間的物質食糧。 他們是修道人,不勞動、不耕種, 靠托缽化緣生活,行為高尚。 中國是農耕社會,每年開春國家頭等大事—— 皇帝率文武百官去先農壇行藉田禮, 直到今天,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仍是堅定不移 地貫徹落實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政策。 中國是儒家思想,老百姓的價值觀是自食其力, 骨子裡看不起乞討者, 一看到托缽化緣就會想到乞丐。 文化背景與價值觀不一樣, 托缽化緣在中國行不通, 禪宗走出了一條「農禪並重」的新路, 這是佛教中國化的一次革命, 起點就在黃梅四祖寺。

        

禪宗四祖寺。

湖北雙峰山
道信

四祖道信之前,禪宗沒有自己的道場。 禪師平時除了在山洞打坐修行, 大多時候住在別的寺院, 偶爾開壇傳法,但是沒法剃度。 剃度只有本寺的方丈和住持, 這不光是師徒傳承, 還涉及到宗派香火。 達摩與慧可在其他寺院 開壇傳法稍稍活躍一點, 結果惹來殺身之禍。 禪宗沒有自己的寺院, 傳法很難打開局面。

禪宗第一道場
公元601年,21歲的道信從82歲的僧璨手中接過禪宗衣缽成為四祖。不久,四祖道信離開天柱山,先去江西吉安隱居,再到廬山大林寺,總之不能在一個地方久留,原因禪宗在當時仍受到主流佛教的排擠。道信是武穴人,老家離黃梅很近,家鄉人請他回來,在梅川建了一個小廟。624年道信來到黃梅,發現雙峰山非常適合修行,開山建廟,取名幽居寺,禪宗才算有了自己的道場。皇帝得知道信的名聲,三次詔他進京講法,道信婉言謝絕。皇帝很生氣,再派人來,如果這次不去將取首極。道信站在山門前坦然引頸,消息傳回京城,皇帝幡然醒悟,封道信為國師。
當時四祖手下有五百僧人,單靠黃梅的信眾供養難以為繼。道信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打破了印度佛教靠供養的傳統。從那時起雙峰山下,僧侶白天開荒種田,晚上坐禪修行,農禪並重,解決了最基本的生計問題,禪宗才有五祖、六祖,才有後來的「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才能在一次次朝代更迭的動亂中生存下來,躲過了一場場滅法

......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8-1 451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