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41 > 天台山

[光輝歲月]第441期 天台山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分享:

簡介:

        

 天台國清寺前有一條溪流,溪流上有座石橋,石橋縫裡長出點點青苔和綠色的草。橋南七支佛塔,一字排開,如同供桌上的香燭;橋北一堵橙黃色照壁上寫了「隋代古剎」四個字,斜陽穿過樹葉斑駁照在上面,讓這座千年佛教祖庭熠熠生輝。
國清寺,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尊龍樹菩薩為初祖,依次慧文、慧思、智顗、灌頂、智威、慧威、玄朗、湛然等祖師。公元575年,四祖智顗入天台山,以慧文、慧思的禪觀思想為基礎,依據《法華經》佈道弘法,由弟子灌頂記錄完成《法華文句》、《法華玄義》、《摩訶止觀》三部著作,提出「五時八教,一心三觀,三諦圓融」的佛學理念。五時即五個不同時期的經教,三觀是修行的觀法。用現代話說,理論聯繫實際,融會貫通,開創出漢傳佛教思想,成為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佛法本是一味的,由於受者的智慧、福德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時代與生活環境的差異,對於佛法的認知、修行的偏重,也就有了性、相、台、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智顗圓寂,灌頂依照其遺願,在天台山建寺。「寺若成,國即清」,隋煬帝賜「國清講寺」。五祖灌頂之後,天台宗一度衰落,直到九祖湛然宗風大振,這期間有幾位僧人皈依其他宗派,一行成了密宗大師;承遠和法照成為淨土宗的祖師之一;弘景轉學律宗成了鑒真的師傅,鑒真東渡傳播戒律,帶去了天台宗的經典,最澄作為遣唐使欣然來到天台山,師從湛然門下的道邃、行滿二人,回國在比叡山建延曆寺,創立日本天台宗。
國清寺山門朝東,低調得像是一扇普通寺廟的側門。進門往北,甬道旁一人高的黃色矮牆背後翠竹茂密,山風吹過,沙沙作響。寺內有株隋梅,枝幹古拙,稀稀疏疏地披着幾根細瘦的枝條,據說是灌頂大師種下的,臘月盛開,暗香浮動千餘年。
夕陽西下,用過藥石的可明老和尚獨自一人在妙法堂前的芭蕉樹下信步沉思,年輕和尚手拈念珠,唸唸有詞在鐘、鼓兩樓之間散步。修行人打掃庭院,地上歇足幾隻覓食的麻雀,無所畏懼,悠然自得。齋堂對門的院子裡,五十多歲的篾匠,把青竹竿剖成兩半,削出薄片來,將長條的竹片圓過來做直徑一米半的大蒸籠,竹片穿檔,用青色與白色的篾片編成大方格,最後做蒸籠蓋子。一位小夥子肩上擔着七八米長的許多竹竿進來,豁朗朗一聲把竹竿掀在地上,篾匠只顧做蒸籠蓋子,頭都不抬。居士們不太說話,碰面習慣於眼神示意或者只是輕微一點頭。僧人眼光內斂,目不邪視,全然不顧你釋放過去的笑意,徑直走過,讓你體驗一種修行的境界。
國清寺住了兩天,去山上的石樑方廣寺。方廣寺分上、中、下三寺。下方廣寺,東晉高僧曇猷始建,初名石橋庵,相傳是五百羅漢應真道場。智者大師初來天台山時,曾在此夜宿,與定光禪師交流學佛心得。下方廣寺出來,兩崖峭壁對峙,一石如蒼龍聳脊,地質學上稱天生橋。上游溪水在頂端匯合,穿樑洞而出,形成瀑布,勢如奔馬,聲如雷霆。中方廣寺有副對聯: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唄聲總合三百六十擊鐘鼓聲無聲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樹色雲霧色更兼四萬八千丈峰巒色有色皆空。寫出了禪修者月夜觀瀑的獨特感受。上方廣寺幾度失火不存。一位年輕和尚盤腿坐在曇華亭喝「羅漢茶」。我走近去討要一碗。他爽快地答應:「好好好……坐下來喫茶!」一口杭州普通話,頗感親切。我說,在這裡喝茶聽風賞月觀瀑布,很有詩意!他說,出家人打坐參禪悟道,一切皆空。那年他24歲,在方廣寺出家2年。
——這位年輕和尚,就是今天杭州韜光寺方丈月真。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7-3 441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