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39 > 三峽人

[光輝歲月]第439期 三峽人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分享:

簡介:秭歸老縣城,是三峽工程中最早淹掉的。 新縣城建在老縣城下游對岸的茅坪,原是秭歸縣的一個小鎮。說到秭歸,讓人想到屈原,二千多年前屈原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在詩壇大放異彩,後人將《詩經》與《楚辭》稱為風、騷。

秭歸老縣城,是三峽工程中最早淹掉的。
新縣城建在老縣城下游對岸的茅坪,原是秭歸縣的一個小鎮。說到秭歸,讓人想到屈原,二千多年前屈原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在詩壇大放異彩,後人將《詩經》與《楚辭》稱為風、騷。說實話,讀過屈原詩篇的人並不多,但是面對一位自己不太瞭解的詩人,二千三百多年,年年端午節,民間一直以劃龍舟、包粽子等活動來祭祀,驚歎之餘,連皇帝聖賢都要羡慕了。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詩人,一生有三分之一時間在外流放。第一次流放,姐姐趕來寬慰弟弟,後人將縣名改稱「姊歸」,後又改為「秭歸」。從前秭歸與香溪之間有一沙灘,傳說是屈原遺體安葬處,取名屈原沱,沱上建屈原祠。唐代以來,屈原祠屢次搬遷,較近的一次是修葛洲壩,從屈原沱搬到向家坪,這次是三峽工程,又從向家坪搬到鳳凰山,幾番折騰,屈原算是三峽老移民了。
茅坪,原先只是七八千人的小鎮,新縣城搬來人口增到八九萬,成了名副其實的移民城市。移民城市享有國家免稅政策,又得到基礎建設的投資,像許多新新城市一樣充滿活力。李菊花,58歲,個子小,清瘦,齊耳短髮,是縣中學退休的語文教師,說話聲音圓潤,慢條斯理。新縣城多半外地人,當年十萬大軍築世界第一大壩,亟需石塊,很多人開拖拉機上山採運石頭,掘到第一桶金,留下來開了服裝店、超市、旅館和飯店,開服裝店的大多是武漢人,開飯店的主要是四川人,開超市和旅館的則是本地人。外地人成家立業後,把父母兄弟姐妹接來;有些農村家庭為讓孩子進城上學,買房子,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
李菊花是老城居民,原有60平方米舊房,搬到新城換成90平方米新房,當時30平方米只補了2萬元,按現在的房價漲了數倍,這還不算舊房變新房的升值。她笑着說,國家移民政策好!李菊花對打牌、搓麻將、跳廣場舞,毫無興趣,平時喜歡種點莊稼,她在鳳凰山背後的水庫邊種了三分地花生。那塊坡地,每年11月庫區蓄水175米,地就淹了; 來年4月庫區防洪降到145米,地又露出來,地是砂地,不肥,適合種花生和芝麻。春天種下的花生,秋天就有收穫。李菊花戴草帽,彎腰鋤草,一絲不苟。她說:「看到雜草就像看到文章中的錯別字,很糾結,非除不可。」我問:「收成怎樣?」她手捏一把剛拔的草,笑咪咪地說:「收成無所謂,反正閒着也是閒着」。
王向東,45歲,秭歸交通協管員。他原是三鬥坪的農民,耕地淹了,得了一筆補償金,近年物價上漲快,那點錢捉襟見肘不夠用。他坦言,自己沒文化,沒技能,做交通協管員很滿足,雖然月薪千元,但是退休領養老金,老有所靠。他喜孜孜地說,秭歸靠近宜昌,教育、醫療、交通、衛生,都比周邊幾個縣城好。
船過了巫山大橋,便是巫山新城,嶄新的樓宇,層層疊疊,依山而建。碼頭背後的神女大道如天梯般伸向山頂。濱江大道像一聯串的Z字,折返向上。新城建在山上,交通還算方便,街上到處是小麵包車,招手即停,去哪裡都是2元。便捷的交通,無意傷到了棒棒。棒棒是個古老行業,一根扁擔,一根麻繩,麻繩收拾得很整齊縛在兩個榫頭的扁擔頭上,看上去像是抱了一把琴,滿街溜達找活兒。那天大霧,許多輪船延誤,一位身材矮矮壯實的棒棒閒着無事,他說:「過去碼頭挑一趟貨上來賺5元,現在一輛出租車連人帶貨最多10元,如果幾人分攤就更便宜了⋯⋯」明明是一件好事,對他來說卻是惡夢。
目前棒棒這個古老行業還不會消失,席夢思床墊、冰箱等大件商品上碼頭還得靠他們,但活兒越來越少是鐵鑄的事實。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7-1 439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