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39 > 二十四節氣 中國式詩意生活

[文化廊]第439期 二十四節氣 中國式詩意生活

文:藺安暘    圖:吳維泉/柯炳鐘/郭惠儀/石寶琇     分享:

簡介: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從事農耕的民族之一。先民在農耕的生產過程中,慢慢認知到天氣的變化和季節更替的規律,促使古人制定曆法,其後又根據天象的變化創設二十四節氣。隨着二十四節氣的更迭,大地幻化出不同景致,也造就了中國人別具特色的飲食養生文化,過着如詩如畫的詩意生活。

        

 二十四節氣
中國式詩意生活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從事農耕的民族之一。先民在農耕的生產過程中,慢慢認知到天氣的變化和季節更替的規律,促使古人制定曆法,其後又根據天象的變化創設二十四節氣。隨着二十四節氣的更迭,大地幻化出不同景致,也造就了中國人別具特色的飲食養生文化,過着如詩如畫的詩意生活。


P025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廿四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到公元前104年,《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地位,但這麼多節氣並不是同時出現。最初古人發現,每年有兩天晝夜等分,即春分、秋分。到商朝,增加夏、冬,變成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周朝時候增至八個,到秦漢時期,終於定為二十四個,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的最終形成,整個過程用了近一千年的時間。

四時有明法而不儀
二十四節氣按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當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是黃經零度,即春分點。從這裡出發,每前進15度就為一個節氣,從春分往下依次順延,清明、穀雨、立夏待運行一周後就又回到春分。簡單來講,節氣與西方黃道十二宮,即星相學十二星座原理相同。而按照太陽在黃道位置,星座也有對應的節氣,如巨蟹座為夏至,天秤座則是秋分可稱得上是東西方文化的相交點。
儘管中國幅員廣大,民族眾多,自然地理環境各不相同,但農作物栽種、收割的時間都不能違反時序的規律。就像節氣農諺描述的:「清明忙種粟,穀雨種大田;立秋忙打墊,處暑動刀鐮。」這是中國世代農民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


1.小雪過後,農民趕忙清理積雪,確保農作物安全過冬(CFP)╱2.驚蟄剛過,是茶農採制春茶的最佳時機(吳維泉攝)╱3.中國郵政發行的廿四節氣郵票

 

P026
舌尖上的節氣
配合二十四節氣變化,各地也有不同的民間風俗與飲食養生習俗。追溯歷史,每個節氣有特定飲食文化,如立春到,家家製作春餅、春卷,這是從唐朝延續至今的傳統。春餅的吃法是:將餅、青菜等放在盤中,稱為「春盤」。《歲時廣記》裡記載,每年立春,皇帝要為文武百官賞賜
「春盤」。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習慣。青團是用一種名為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同晾乾後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製作。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穀雨到,中國南方會摘新茶喝,有清火、明目的功效;北方則食香椿,因為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詩云「雨前香椿嫩如絲」。芒種時節,則有吃梅子的傳統。芒種天氣炎熱,進入夏季,而在中國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
驚蟄時節吃梨、雨水時節吃魚,立秋開始「貼秋膘」,小雪時節,氣候變得又冷、又乾,最適合做臘肉,


P027
因此有小雪吃臘肉的說法。

保留古舊習俗文化
在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古代社會,二十四節氣的地位十分重要。節氣的地位之重,以至於古人會在不同節氣,舉行不同的祭拜、慶祝活動。比如我們熟悉的中秋賞月活動,即是從節氣而來。諺語云「春分拜日,秋分拜月」,其中「秋分」即中秋節。
而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氣應是冬至。《漢書》中記載:「冬至陽氣起」。冬至之後,白晝變長,陽氣回升,漢朝稱為「冬節」,文武百官在冬至享有假期。與冬至相同,夏至也是重要節日。《周禮》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希望能清除疾病、荒年、饑餓與死亡。《史記》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可見地位之重。
時至今日,與節氣相關的很多習俗仍舊被保留。如清明時節,多踏春、郊遊、祭祀;大暑之日,民間有飲伏茶,曬伏薑,燒伏香之習俗;香港的民間習俗「打小人」則要在驚蟄進行。
到現在,二十四節氣的歷史已超過2,100年。不使用具體數字,而是用氣候、物候劃分時間,這是古代中國人的一項神奇創造,也是值得所有炎黃子孫驕傲的可貴遺產。


1.廿四節氣郵票╱2.立春是慶祝農曆新年的日子,家家戶戶貼春聯(柯炳鐘攝)╱3.一到驚蟄,街頭打小人成為香港獨特的風景(郭惠儀攝)╱4.古時清明節有不少遊樂習俗,如踏青、盪鞦韆、放風箏等(石寶琇攝)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7-1 439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