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37 > 潮拜敦煌

[主題故事]第437期 潮拜敦煌

文:程惠敏    圖:田捷硯、孫志軍、敦煌研究院等     分享:

簡介:千多年前,到莫高窟朝聖可謂歷盡艱辛。如今,坐蘭新高鐵6小時便可到達。莫高窟的旅遊方式也變得不再一樣。在數字中心先看《千年莫高》,再看8K高解像度的數字球幕電影《夢幻佛宮》,未入洞窟前,千多年前的菩薩、壁畫已讓你看通看透!敦煌壁畫被喻為生活百科全書,壁畫上看似遙不可及的古代生活、衣飾有時比我們想像更前衛。而莫高窟周邊的西千佛洞、榆林窟、東千佛洞也是組成敦煌石窟藝術的重要部分,同樣值得一遊。這一期,就讓我們一同穿越千年敦煌,潮拜莫高窟。

        

那些年.敦煌
地理環境從來影響着一個地方的歷史進程。敦煌,學者季羨林口中四大文明唯一交匯點,斯坦因的「亞洲的十字路口」,正正因為地理位置影響着她的前世今生。

敦煌,地處河西走廊最西段,北有馬鬃山(北山),南面有祁連山(南山)的支脈積雪融水給敦煌提供豐富水源,加上日照充足,地勢平坦,一直是理想的綠洲農牧業區。古敦煌的地域範圍要比今天大很多,還包括黨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即今天的敦煌市、安西縣、玉門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

敦煌是吐火羅語
敦,大也;煌,盛也。這是按照東漢應劭字面的解釋。比較世俗的說法是敦字的變體有「燉」和「焞」,形容邊境瞭望台上的烽火光明煌煌,曰「敦煌」。但其實早在《史記•大宛列傳》:「記月氏族居於敦煌與祁連之間」。「敦煌」從此見於史冊。不過,敦煌一直是多民族聚居地。自古有大月氏、塞種胡和烏孫、匈奴等外族。有認為敦煌源於吐火羅語的都貨羅(Tokhara);源於其地所居戎狄語言(突厥語族)意為綿亘的大山;或來自羌語「朵航」對音,意指「誦經地」、「誦經處」。

漢代已是萬人城市
漢室初期國力積弱,無法抵御匈奴的擾掠。後來隨着漢武帝國力增強,一改對匈奴和親修好的性格。建元3年(公元前138年)聞月氏與匈奴有隙,遂遣張騫出使,欲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惜中途被擄獲,輾轉12年才能回國。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此處購買  價格:HK$10.00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6-11 437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