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26 > 海派儂情——上海假期

[主題故事]第426期 海派儂情——上海假期

文:柯炳鍾、程惠敏    圖:上海三亞文化、柯炳鍾     分享:

簡介:早在30年代,上海已超越巴黎,成為「世界第五、中國第一」大都市。十里洋場的上海生活,老克勒喝着咖啡、聽爵士樂;千金名媛看電影、閒時去舞廳跳舞娛樂,過着當時最摩登時尚的生活。但拉開上海人家石庫門那道烏漆大門,背後生活卻又是骨子裡那股東方味道。這個聖誕假期,一於鑽進石庫門,跟上海人喝咖啡、食西餐、坐懷舊摩托車穿梭租界,見識中西合璧的上海人生活。

        

 十里洋場 海派生活
作為濱水城市的上海,外灘是這座城市的門戶,相當長的時間裡,很多人就是從這裡進出上海。但其實早在開埠前,上海曾是海濱小漁港和商貿集鎮,但她在江南的城市地位始終比不上鄰近的蘇州、杭州及南京。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中國戰敗。根據《南京條約》的五口通商口岸規定,1843年11月17日,正式宣佈上海對外開埠。
外灘上的NO.1
開埠後,外國人在上海開設外商洋行、碼頭、工廠等,開埠第一年便有八家英商洋行向當地中國人租借土地,建造洋房。上海黃埔灘從一條河道脫胎換骨成上海都市的風景線外灘,而半條背靠城市面朝長江的中山路開始誘發整個上海城市人的生活夢想。而在上海租界居住的洋人,並不僅僅把這個地方作為臨時的居住地,均把上海當作自己的家來發展。洋人把一切時尚的東西都帶來上海,使得上海發展與西方大城市同步,上海第一部接通的電話、第一口深井的自來水、第一盞電燈……在這個摩登上海發聲發熱發亮。
位於中山東一路33號1號樓,是外灘現存最早的建築之一。1843年上海開埠,英國首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外灘這塊當時還充滿着鄉村氣息的地方,便霸佔下800畝土地,作為英租界。1849年,英國領事館建成,成為了外灘第一座高樓,也成為萬國建築之始。總領事館官邸為二層磚木結構,屬於維多利亞時期羅馬式建築風格。古典柱子與壁柱為其特徵,建築內部

......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此處購買  價格:HK$10.00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5-12 426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