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25 > 深秋河鮮正當時

[風情園]第425期 深秋河鮮正當時

文:卓成曦    圖:卓成曦     分享:

簡介:時令一交白露秋風,南方的秋天才真正來臨。此時初透嫩涼,金風薦爽,吹走多日的暑炎,人們也胃口大開,到了老饕們四處覓食的時節。寒露一過,雞蛋鴨蛋美味起來,魚也開始壯實肥美了。

 這個季節,江水漸漸變涼,魚兒們慢慢積累起肥厚的脂肪,準備產卵與過冬。因此現在是許多淡水魚最為肥美的季節,像金豉魚、䰾魚皆是此季不容錯過的美味。我也藉此時機來到美食之都廣東訪友兼尋味。
「食在廣東」這話自是不假,在廣東幾日,每天均有味覺上的驚喜。離粵的最後一晚,我造訪中山美食家鄭耀全先生的私廚,席間與耀全兄聊起此時節的罕有美味——嘉魚。古代海運未通以前,這種魚最為古人所珍視。唐人劉恂所著《嶺表錄異》上說:「嘉魚,形如樽,出梧州戎縣江水口,甚肥美,眾魚莫可與比。」因其滋味鮮美,肉和脂肪很多,故有「嘉」魚之名。若有幸能嚐到此季最為肥美的嘉魚,那才不虛此行呢!
但現在此魚已越來越稀少,一個月也難得捕撈到幾隻,耀全兄建議我明天一起至肇慶西江碰碰運氣,我就欣然應邀。第二天一早,我們驅車前往肇慶,途中耀全兄相識多年的老漁民來電,說今天上午捕撈到4條嘉魚!一陣興奮之餘,便開車抵達老漁民開在西江畔的小飯館。飯館依江而建,雖有些許破舊簡陋,卻勝在位置好。在風景優美的江畔,窗外即見滔滔江水,不時有小漁船穿梭其間。
嘉魚是甚麼樣子?其實這小魚樣貌頗為有趣,乍看像鯉魚,又有點像鯽魚,身長大約30厘米,肚子有點鼓,頭若鼠狀,長着小鬍子,因此在廣西又稱之為老鼠魚。牠是一種穴居性魚類,喜愛在西江江底的岩石石縫與洞穴中生活,由於長期生活在深深的江底冷水中,因此體內蓄積了豐厚的脂肪,這也造就了嘉魚豐腴鮮美的口感。每當秋末微寒水清,潮汐不至,便陸續出洞覓食,此時嘉魚最為肥美嫩滑,也是漁民捕撈的大好時節。所以明代學者陳白沙曾有「西山斷處小湘峽,十月嘉魚出水鮮」的描述。老漁民還告訴我,現今嘉魚已越來越少,正常捕撈已難再捕捉到。當地漁民會用十幾米的竹竿,在一端繫上鈴鐺後插入水底不斷搖晃,把藏身石縫與洞穴中的嘉魚趕出來再進行捕撈。
正聊着,一盤蒸好的嘉魚上桌了。吃嘉魚也是有技巧的,對魚身上每個部位,要先後順序吃。以我食嘉魚的經驗,一般先從魚鱗開始吃。嘉魚的魚鱗鱗片下富含油脂,起一片連着魚皮的鱗片放入口中,鮮甜爽脆,脂香豐富,一點也沒有刮舌感。接着再吃魚背上的肉,背上的肉較豐厚,潔白細嫩,鮮味濃郁,而且沒有絲毫的土腥味。一般魚類背上的肉會太乾,但嘉魚背上的肉卻是難得的細緻。食完魚背,接着就是魚腹,魚腹是嘉魚全身脂肪最豐富的地方,魚腹內側覆蓋着一層潔白的油脂,入口細膩綿軟。鮮美豐腴的魚油芳香與鮮甜的魚肉交融在一起,口中不僅是魚的鮮香,也是滿口的幸福感。最後食魚頭,魚頭是包着厚厚一層魚皮,先吃牠的膠質豐沛的皮,再吸牠的腦髓,清甜而鮮美,那甜甜的鮮味會在口中回味良久不散,至此,品嚐嘉魚才算大功告成。
此法是清蒸。而在粵食魚,不得不提魚生,嘉魚做魚生也是同樣美味。在清李調元《南越筆記》中曾記錄:「粵俗嗜魚生,以鱸,以鰽白,以黃魚,以青鱭,以雪齡,以鯇為上。鯇又以白鯇為上。以初出水水潑剌者,去其皮劍,洗其血腥,細膾之以為生,紅肌白理,輕可吹起,薄如蟬翼,兩兩相比,沃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冰融,至甘脂矣。而鰣與嘉魚尤美。」可見在古代,粵人已有吃嘉魚魚生的習慣。只是現今江水污染較嚴重,生吃魚肉我是不敢了。
我亦食過嘉魚的另一做法:乾煎。宋詩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稱:「嘉魚身腹多膏……其煎也,徒置魚於釜,少焉膏落,自然煎熬,不必用油,謂之自褒。」可見此魚含脂量豐富。其實這種吃法就是吃魚的本味了。在平底鍋中放入一些橄欖油,加入薑絲炒香後,把嘉魚(千萬不可去魚鱗)放入小火慢慢煎。嘉魚本身脂肪豐富,魚鱗下亦是充滿脂肪,煎的過程還會慢慢滲出些魚油來。煎好的魚,外表酥脆,一絲淡淡的鮮甜,魚肉一樣細緻。許多油脂豐富的魚類都適合這種食法,此時若是佐一杯冰鎮好的法國勃艮地(Burgundy)的莎當妮(Chardonnay)乾白,真乃賽過神仙的享受。
清代西江名士何夢瑤在他六十壽誕時曾寫詩嘆息:「吾家日飲西江水,六旬未識嘉魚美。」感慨自己太晚才嚐到嘉魚美味。可見西江嘉魚的鮮美與珍貴。而我們今次有幸再次嚐到這越來越稀有的美味,實屬不易。君若何日有緣,自當不可錯失嘉魚的美味。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5-11 425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