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23 > 藝術可以賣任何東西

[潮爆中國]第423期 藝術可以賣任何東西

文:李照興    圖:李照興     分享:

簡介:現國內有個常用的商業用詞,叫Artketing,藝術市場營銷。流行,因為實用,吃得開,任何稍為高格調的商品,那怕是由名牌包、貴價衣到商場房地產,用藝術來包裝一下,起碼會吸引人,亦較易找到認同和更多合作機會。無他,用名牌來為自己貼金的時代已過,今天都用藝術貼金。

        

 可以說,藝術是這時代最流行的包裝,也是最高尚的形象受到尊重的標籤。活動想不到主題?找藝術品吧。想不到旅遊或地產項目該如何發展?做藝術空間吧。富人的下一代畢業了,時下有甚麼行業最吃香?做藝術經理人或開畫廊吧。這和我們成長的那個年代,叫人千萬不要做窮鬼藝術家,感覺真相距幾個世紀。
一切和藝術有關都吃香
有見於一切和藝術扯上關係的都吃香,也就有了個美術館博物館的建築大潮。這些館不單存放藝術品,甚至館的空間和建築本身,也成了藝術和景點。
藝術館的角色在這裡顯示出一種彈性,它既是載體,也是目的地本身。因此亦有了新一波的建館新潮。當中,南京的四方當代美術館是近年名氣較大的一個案例。整個園區就在南京老山湖泊旁的森林公園山區,資金源自地產商,由八十 後兒子主理藝術館群開發,由廿四位世界一級的知名建築師如磯崎新、妹島和世、中國的王澍等每人建一幢,形成一個山上的建築群,讓人看展品也逛建築及遊山。這令人想到日本直島的藝術祭,看展和旅行的分別變得模糊。而展館本身,因為造型奇特,如藝術品,也成了展品一部分。
這和之前官方提及的奇奇怪怪建築有點不一樣,因為之前習總批評的更多是大都市之中的辦公樓,而美術館因有其所伴隨環境的特質,於是也有另一種評論角度。
以四方當代為例,龐大的山水環境,讓建築物一如雕塑藝術品,散佈各地,這也是一種開發的方向--哪怕是旅遊還是社區開發,首先要吸引的是人流。有人流就有經濟循環。這似乎成了這時代經濟命脈所在。於是,今天的人流是因着某個地方有藝術品有書店而來(誠品在國內的開發,現在就更多是偏向旅遊及地產包裝,通過書店及活動去帶動人流)。藝術,確實成了這時代萬用的招商引資的絕招。

私人藝術館的冒起
另有一樣藝術市場發展也正在推波,讓展館經濟更活,那就是私人藝術館的冒起。因着保稅的新例,以及中國藝術市場的火爆(買賣和中國藏家的增多),中國藝術收藏家需要找到藝術品的展示或收藏之所,因而和地方政府也發展出不同程度的合作。最明顯的例子是上海的龍美術館,那建在浦西南面江邊以舊碼頭及倉庫改建的龍美術館,不僅是展場,它週邊附設的江邊活動設施,餐飲娛樂業的加入,令新社區有了生活氣息和消費,長遠而言,更是負起帶旺一整片上海新城區的任務(以後房產也會賣得更好及更高價)。
在此大潮之下,建築的美感、藝術性和話題性也比過往更重要,且現代主義美學的運用,一般而言已取代之前的古典主義或過度的未來主義,形成新的正在中國流行的建築審美-這可能要多得全球藝術包裝活化社區的成功案例如倫敦Tate Modern 的影響。
而跟之前不一樣的是,過往更傾向用外國建築師來建話題新地標(如最早的北京長城腳下公社),如今則更傾向用華人建築師去完成。是故,也成就了一個華人建築師設計的黃金時代。中國有資本,有材料,有需求,可方便地用到華人設計的實踐,也避免中國淪為外國建築師實驗場的批評。
這批有名的建築之中,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固然是較早揚名。而近年,中國國內的建築師也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來展示實力。王澍滿有個人風格的幾件作品,如寧波博物館和杭州美院的建築群,用上江南的灰磚和部分的瓦片來組裝,既現代又傳統。馬岩松的作品則一直備受爭議,但也不失為代表中國新一代建築的名字。
可以說,藝術、建築、設計、營銷、市場、推廣等名詞,今天被綁在一起成為一種新的美學或品牌包裝經濟。較之以前講時尚或文化營銷,今天,藝術營銷才是王。以至他們有說:一樣東西賣不出去的話,把它說成是藝術品吧。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5-9 423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