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資訊 > 三地共話「大灣區文學」

旅遊資訊

三地共話「大灣區文學」

分享:
 

蔡益懷、淩逾、於愛成(從左至右) 

 

6月29日下午,香港文學出版社深圳聯絡處成功舉行了一場「大灣區文學對話」。此次活動由《香港文學》雜誌、廣州《作品》雜誌及深圳《特區文學》雜誌聯合主辦。與會主辦方領導有《香港文學》出版社社長周鋒、《作品》雜誌社社長楊克、《特區文學》總編輯朱鐵軍等,主講嘉賓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蔡益懷、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淩逾、深圳市作協副主席於愛成,就「大灣區文學」概念的內涵、外延,香港、廣州、深圳三地文學的歷史、現狀、成果、不足,世界三大灣區的文學經驗,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前景等,進行了對話與探討。鄧一光、周潔茹、王十月、費新乾等著名作家、學者等五十餘人與會。

 

 

《香港文學》出版社社長周鋒致辭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九大報告,大灣區的建設將進入新時期,三地之間的經濟、貿易、人員往來也將日益頻繁。經濟領域上的變化必將導致社會、文化上的變化,「大灣區文學」的概念應運而生。這一概念的產生不僅能帶來新的文學視角,也將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學交流、探討、融合、創新。隨著歷史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學創作產生了非常多的議題,不論是文化同源的相似性,還是由於各種原因而造就的地區差異性都值得深度探討。

 

 

袁勇麟、秦嶺雪、陶然、凌逾(從左至右)

 

蔡益懷:香港文學自成一格

香港的文學場域雖然不能和大陸相比,但因其大師輩出,常常讓人驚歎於這片土地的臥虎藏龍。香港作家聯合會副會長蔡益懷在此次活動上表示:「我不會說香港文學有多麼博大豐厚,但我會說,她自成一格,有多元的生態,豐繁的品種,是一塊文學的綠洲。」這就不能不讓人思考一個問題︰是什麼「風水」成就了香港,讓她具有那麼大的文學氣場和能量?對此蔡益懷在此次會議上強調了以下三點內容。第一、香港是文學的自由港。在經貿意義上香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自由港。從文化的角度看,香港也具有這種港口性。第二、香港是文學的洋紫荊。香港的巿花洋紫荊是香港特有的植物,由雜交而來,正是這個物性讓她成為華洋雜處、中西融合的一種象徵。香港文學也有這個特點,也是一種「洋紫荊」。第三、文學的石牆樹。香港文學的可貴一面是,許多作家都有在地的情懷,通過文字表現出港人的生存狀態和社會歷史經驗。把這種現象形容為「文學的石牆樹」則取自於一種特色景象。香港有很多石牆樹,那是一些紮根在泥土中、緊扣著石牆生長的老榕樹,枝繁葉茂,這種生命力的象徵,也正好可以作為一個意象,來表現香港文學在商業文化夾縫中堅韌生存的頑強生命力。

 

活動現場

 


淩逾:大灣區文學文化如何發展

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在打造中國矽谷,進軍太平洋板塊方陣,打造世界級的灣區經濟,建成繼紐約、三藩市、東京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大灣區未來怎樣發展?各地區如何借大灣區成長,新文學文化如何拓展?對此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淩逾提出三點看法。第一、建構「大灣區文學與文化」概念,打造有代表性的符號表徵。第二、弘揚「海上絲路文化」精神,建構藍色與黃色文明優勢互補的新文化。第三、發揮區域優勢,發揮個性特色。粵港澳大灣區個體的跨域經驗亟待開發創造。淩逾認為:「如何將跨界經驗轉化為創意;如何打造海港灣區文化、拓展海洋文化研究,如何建構城市文化名片推向世界,如何促進海洋文化產業、跨界創意文化的發展,都有待深入思考拓展。」

 

活動現場

 

 

於愛成:灣區哺育文學,文學優化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經濟概念,背後涉及複雜的政治設計,文化包括文學藝術只是在其背後、民間、人群中起作用精神層面的構成,是緩慢養成並緩慢起效的。深圳作協副主席於愛成認為,在灣區尚停留在概念層面來談文化和文學,算是未雨綢繆,發揮的主要是推理和想像。文學藝術最需要的自由精神,灣區可以提供。吸引作家藝術家集聚於此、形成氛圍、抱團砥礪、溝通交往、更大市場,灣區可以滿足。灣區哺育文學,文學優化灣區,這樣一種對應關係得以建立。但也不必無限擴大灣區跟文學的關係,二者的關係建立在自由之上,舍此一切無法可想。無論文學題材、主題怎樣移易,作家都將始終用憂傷、憤怒、最令人欣慰也最直言不諱的作品,維護世界上最複雜、最重要的城市文化的連續性。

 

現場嘉賓合照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不同區域的多方會談讓我們對「大灣區文學」的發展有了進壹步更鮮明的認知:香港的先進,廣州的底蘊,深圳的創新,不同城市的文化交匯融合在壹起,給我們帶來了更豐富更多層次的文學創新體驗,願大灣區未來的文化之旅可以擁有更加廣闊亮麗的風景。
 

主辦方介紹

 

《香港文學》

 

於1985年創刊的《香港文學》雜誌,秉持「立足香港,面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宣傳今日中國」的辦刊宗旨,廣泛團結華人文化、文學界人士,重點聯絡華文作家,在香港以及海內外華文文學界建立了廣泛的人脈關係,是香港創辦時間最長的文學刊物,被譽為世界華文文學的重要交流平臺。

 

《作品》

 

《作品》雜誌秉承「文學性、當代性、南方性」的辦刊宗旨,堅持正確的政治思想導向,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繁榮廣東文學創作。有60年曆史的《作品》雜誌,2017年再次華麗轉身——做中國最好的「真文学」雜誌。我們的作者,有風骨,有態度,有才情,有腔調,有內容,可以玩形式,但內涵為王。關注現實,心懷蒼生,在紛繁的世相裏,不缺席,不逃避,發出寫作者的最強音。

 

《特區文學》

 

《特區文學》是深圳特區唯一公開發行的純文學雜誌,創刊於1982年元月。作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連續四屆榮獲「廣東省優秀期刊獎」的純文學雜誌,堅持走精品路線,以「新都市文学,文学新都市」為宗旨,全力打造一本個性化、高格調、高水準的文學刊物。

 

 

參會嘉賓

香港
周 鋒:《香港文學》出版社社長
陶   然:《香港文學》總編輯、香港作家聯會執行會長
周潔茹:《香港文學》執行總編輯
蔡益懷: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

廣州
楊 克:《作品》雜誌社社長、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
王十月:《作品》副總編輯、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

深圳
鄧一光:著名作家
張忠亮:深圳市文聯專職副主席
於愛成:深圳市作協副主席
朱鐵軍:《特區文學》總編輯
費新乾:《特區文學》執行主編

特邀嘉賓
秦嶺雪:中國書協香港分會副主席
袁勇麟:福建師範大學社科處處長、教授、博導
凌  逾: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導
嚴小明:原深圳市僑辦副主任

返回列表

更多相關新聞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